可持续发展
宝松集团始终倡导重视低碳环保
这也是宝松传承已久的品德

“最重要的是我们对社会,对客户、对员工、对关心和帮助我们的很多人,都始终保持着一个良好的心态,一个良好的界面。这种包含着良知、良心、善心、善根的真挚情感,作为最基本最朴素的道理和人文精神在公司内部得到普遍认同,并在管理层面转化成公司的理想、理念、价值取向、制度,这是我集团持续发展的众多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原因。

——这是宝松集团董事长陶华强在他所著的《传播态度》中对于“企业态度”的阐释,在他近二十年的创业历程中,贯穿在管理与做人中的最重要内涵,正是这样一种态度。

他从2000多元的小生意艰难起步,硬是一榔头一榔头地敲出了一片天地;

他经营着自己的企业,却有一整套类似国企的队伍建设方法;

他的办公室很简朴,却乐于做公益事业,其中10年赠送敬老院的馒头点心就达20万只;

……

他叫陶华强,是上海宝松重型机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共产党员,担任着宝松集团公司的党总支书记,还是上海市党代表、市劳动模范、宝山区人大代表。他很认同温家宝总理所说的那句话:企业家身上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企业的“企”字上面是个“人”字,缺了“人”字,企业也就“止”了。

与企字密切相关的“人”,首先是客户。回顾10多年来的创业历程,陶华强感触良多:做事先做人,树立了做人的品牌,客户才会放心地和你进行长期合作。就是这样的理念,让他克服了大大小小的困难,白手起家。

陶华强原是宝钢炼铁厂团委书记,1995年他主动“下岗”,带头走向市场,带领7名下岗、待业人员开创自己的企业,最初的资金只有5万元。

白手起家,自然举步为艰:一连9个月,公司都没接到任何业务,窘迫得连工资都发不出。 第一笔生意,是被许多单位视为“鸡肋”、总额仅有2000多元的业务——安装宝钢的空调架电线和疏通下水道。尽管利润很少,但陶华强还是带领员工们精心施工,粗活细做。小“鸡肋”啃出了大“甜头”——他们的工作态度打动了客户,宝钢的“钢铁”大门敞开了。

但是,宝钢有众多的协作单位,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谈何容易。奠定宝松地位的,是一个叫做“烧结矿表面喷洒氯化钙溶液”的项目。这项由荷兰首创,武汉钢铁公司试验成功的新工艺,如果能移植宝钢,可解决低品矿在冶炼中容易产生结块闷炉的现象。陶华强知道这个项目对宝钢意义重大,接到项目后,他立刻向朋友借了5000元钱,连夜把助手和工程师送上了去武汉的火车,并下了死命令:不取到“真经”别回来。之后,陶华强带领员工每天从早上7点干到晚上12点,身患高血压的陶华强,终于有一天昏倒在现场。经过40多天的努力,这个项目终于成功,宝松获得了认可。合作中,陶华强还主动接收宝钢终止合同工作者,使宝松成为宝钢人力资源蓄水池,为宝钢的发展“助推”,双方合作的纽带更紧密了。

如今,宝松服务的客户,早已不止宝钢一家,陶华强依然教育员工,人品是口碑,是打开市场和树立形象的关键,要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用素质交朋友。

把员工当成宝贝

支撑企业的另一群“人”,是员工。宝松的员工来自四面八方,为了回报社会,陶华强还拿出许多岗位安置下岗人员。陶华强在自己的企业里建立了一整套类似国有企业的队伍建设体系,把这样一个“混成旅”打造成一支“精锐部队”。

对员工而言,最大的利益在发展。陶华强用人不设“门槛”,为每一位员工搭建成长的平台。

1999年,宝松集团旗下酒店来了一名18岁的青年,他是宝山区长兴乡人,只是一个普通的冷菜工。经过学习和锻炼,他成为一名熟练的车床操作技术工。2004年11月,来自江苏泗阳县的小伙孙瑞加入宝松,没有任何技术,只能在车间做一名普通工人。但积极上进的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钻研金(属)加工技术,宝松集团给予了他最大的支持和帮助,自学成才的他如愿调到盐城子公司设计部门。这样的例子在宝松还有很多,员工们干劲足,相信只要努力,在宝松都有发展的机会。

职业发展需要提升内在素质,宝松集团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教育,从社会教育到内部的实际工作知识经验培训,十几年来从没间断:采用知识讲座、案例剖析和现场示范操作等形式,对青年技术人员和八个工种的技术工人进行技能培训;组织观看国内著名的管理学家、营销策划专家的录像讲座,给全体管理人员充电;邀请身患绝症依然战斗在病床第一线的“人民好医生”周礼荣、《新老娘舅》节目明星调解员柏万青等,为全体员工作“人生与追求”的现场报告,在员工中倡导只有无私奉献才有精彩人生的思想理念……

宝松还注重营造“家”的氛围和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制度一项接一项:成立党支部,建立党员责任区;在全区率先建立工会,工会组长每月还享有职务津贴;建立职代会制度、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关怀一个接一个:成立“松涛合唱队”,每周三开展活动;为在岗职工每天提供一袋新鲜牛奶,让当班职工每天吃上营养丰富的自助餐;为身患重病的职工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

为何要花这么多时间和金钱在员工身上?每每被问及这个问题,陶华强都会用自己归纳的8个字来回答:员工如宝,企业如松。在他心里,员工是自己身边最容易帮助、也最应该帮助的人。他还相信,只有把员工当成宝贝,员工才会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员工的用心和投入,会在产品和服务中体现出来。

真心换真意。在宝松,有重金“挖”不走的员工,有跳槽没多久又主动回头的员工。在不少企业遭遇用工荒的时候,宝松却依靠员工平稳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为不相识的老人尽孝

在企业逐步壮大的同时,陶华强又把目光投向了更广大的“人”——社会上许许多多需要关心和帮助的人。

1999年,陶华强在一份宣传资料上看到宝山敬老院院长陈秀娟尊老爱老的事迹,深受感动,当即和陈秀娟院长联系,双方建立了“敬老爱老服务协议”。2000年元旦,陶华强喜结良缘,他在结婚当天就带着新娘一起来到宝山敬老院,给老人们送上喜糖和水果。日后,他逢年过节便带着员工前往敬老院,开展各类服务活动,年货、礼品也源源不断送到老人手中。

2001年,陶华强偶然听到老人们抱怨敬老院早餐品种比较单一,希望调调口味。陶华强决定,由公司食堂加做馒头、南瓜饼、条头糕等花色点心,每周一、四为老人送去。10年来,陶华强和同事们的这一善举从未间断,迄今送出的包子馒头已达20万只。

受到陶华强关爱的,远不止宝山敬老院的老人。2006年,陶华强从电视节目中了解到北郊中学语文教师毕正波在50岁开始罹患小脑萎缩症后,依然对生活充满期望,创作出许多诗作的感人事迹,立即上门探望,并赞助毕老师出版文集。2008年,宝松集团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洋马镇创建了子公司,陶华强在扩大事业“版图”的同时,也不忘播撒爱心:与洋马镇党委签约,设立首期20万元的老党员关爱基金;先后捐献10万元,全面修缮洋马镇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多年来,他还出资为西部山区培训青年干部、在宝山中学等设奖学金、为罗泾文化馆“一元书场”添置空调……

在陶华强看来,回报社会是一名党员的份内之事,也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在提高物质财富的同时,精神上也要更加富有”。他要用自己的行为,传播爱心,更传播一种生活态度。

2011年陶华强著作出版了《传播态度》一书,本书从“传播态度”角度,介绍了他的心路历程和独特经历。这是中国第一次讲述企业态度运营的理论探讨书;这是中国第一次企业和传媒任职的文化价值读本。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之父历无畏亲自作序,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合作发展促进会执行主席张维新,著名财经主持人、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东方卫视首席新闻评论员骆新,中国十大杰出旅游策划人贾云峰联袂推荐。陶华强在书中独家提出“企业态度”理论:“最重要的是我们对社会,对客户、对员工、对关心和帮助我们的很多人,都始终保持着一个良好的心态,一个良好的界面。这种包含着良知、良心、善心、善根的真挚情感,作为最基本最朴素的道理和人文精神在公司内部得到普遍认同,并在管理层面转化成公司的理想、理念、价值取向、制度,这是我集团15年持续发展的众多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原因。”

“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逆境中成长、风雨中挺拔、伸展中包容、奉献中升华。”这是从风雨中走来的宝松人对“宝松精神”的诠释和感悟,也是企业员工和社会对陶华强人格魅力最贴切的解读和褒扬。